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散文

精彩文章欣赏《尊重名人而不迷信名人》

时间:2024-04-17   浏览:3次

前些时候,曾经听到这样一则报道:某些单位联合举办诗歌创作评选活动,并以无记名形式评选出来稿中的优秀作品。结果出人意料——一、二等奖获得者均为无名小辈,而一些参赛的著名作家、诗人却名落孙山,至多也只有几人获得三等奖。 这件事不禁引起人们的一些思索:为什么无记名评选时,获奖者不见经传,而公开的评选,名人则居榜首呢? 其中原因恐怕不能排除对名人的迷信吧? 这就好比人们去商店买东西,总喜欢问一句:“是不是上海货?”确实,大多数上海产品质量好、信誉高,但也不乏粗制滥造者。有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人,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迷信名牌的心理假充名牌,损人利己。那些一味相信“上海货” 的人,就难免惊呼“上当”了。 对名人的迷信也是如此,某些人欣赏文艺作品,首先看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的作者。一见作者知名度高、头衔多,马上喊声:“好!”这种人,不说他们附庸风雅,又作何解释呢?本来自己的欣赏水平就有限,又羞于坦露自己的“真才实学”,苦于被人识破,那就只好去相信名人了,不信名人信谁呢?某些比赛的评委,倒不是自己没水平,只是为了顾及名人面子,即使是自己不欣赏的作品,评奖时也还是留下位子——名人到底是名人嘛! 这种“重名轻实”的做法,将会怎样地阻碍文化事业的发展啊,有多少人才就因为这而被埋没! 荷兰画家梵·高,就是这不幸者之一。他生前不为人们赏识,遭受着生活贫困和精神疯狂的双重折磨。没有人买他的画,惟一卖出的那幅画的买主却是自己的弟媳!然而时间是最公正的评判者,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梵·高的作品终于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世界艺术品、纪念品拍卖中,他的油画连创拍卖最高价。 虽然时间证明了价值,但死后殊荣并不能改变这位天才画家三十七岁便因精神疯狂而自杀身亡的悲惨结局。假使当初有那么一位伯乐,识得了这匹千里马,那艺术宝库中岂不更添了几分无价之宝,人们遗憾岂不更少了吗?不要再迷信名人了! 不迷信名人,并不是说名人的一切都不可信,转而就从“迷信”走向“不信”。见名人就驳,对一切都予以否定,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引起世人注目,同样也是不对的。

抗癫痫药物有哪些

郑州治疗癫痫病多少钱

郑州军海脑病医院

长春癫痫病权威医院

相关阅读
我语文差 不像你会写好听的话
· 我语文差 不像你会写好听的话

我语文差,不像你会写好听的话,但我从来没有想过,余生要和除你以外的人一起过。武汉看癫痫病的哪家比较好武汉癫痫病找医院到哪里武汉看羊癫疯...